江阴GDP破5000亿背后的电力“密码”
新华网南京2月9日电(记者何磊静)在长江入海口的最后一个拐弯处,江阴这座江畔小城状形如鱼,跃游向海。2024年,江阴以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生产总值达5126.13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GDP超5000亿的县级市。 乡镇企业起家的江阴,以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和卓越的制造成就,汇聚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从中也可寻到电力增益产业发展的“密码”。 高速电建助力传统制造发力奔跑 江阴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电力数据中有迹可循。 2024年,江阴全社会用电量一举迈过300亿大关,达301.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7%。其中工业用电量243.53亿千瓦时,用电占比81%;制造业累计用电量219.81亿度,同比增长2.27%。制造业下31个细分行业中23个用电量同比实现正增长,呈现积极态势。 由此可见,活跃的工业生产是江阴的制胜之法。20世纪80年代,江阴依托四通八达的高速、港口,发展了以双良、海澜集团、三房巷等为首的一大批优质乡镇企业。 企业长效发展,要深入解决用电问题。当时,江阴市内只有7座公用变电所,经企业、政府和供电公司合资,全国首个县办电厂在江阴拔地而起,满足了各类企业的生产用电需求。 随着乡镇企业发展壮大,江阴开始以镇为单位建设变电所。1993年,新桥镇建立了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在之后的4年时间里,江阴先后建成20多座变电所。 在后续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加快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全面提升电力供给能力,实现“企业建到哪,电就通到哪,服务保障就到哪”。发展至今,江阴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74座,变电容量7220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250.36公里,10(20)千伏配电线路7436.41公里。电网规模接近无锡市的三分之一。 截至2024年,江阴企业总数突破9.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近2700家,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超7500亿元、增长5.0%,充分诠释了企业发展推动电力发展,电力发展带动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科技升级催动传统企业节能逐“绿” 从电力数据看,江阴工业用电正呈现出“一加一减”的态势,直观反映出产业升级的趋势。“减”体现在金属冶炼这些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0.11%,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则在做“加法”,全年用电量增长289.29%。 “实现‘绿色突围’,一边是企业主动低碳转型,另一边是‘外力’助推。”华西钢铁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副经理宫耀东说。 作为传统钢铁冶炼行业的代表,2022年,在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的推动下,华西钢铁有限公司迈出绿色转型关键一步。当年10月,该企业采用了电动货运小火车替代柴油内燃机车运输原材料,每年减少燃油消耗9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2吨,节约成本40多万元。 同年9月江阴获批国家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自那以来,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开启“滴滴代装”模式,帮助无数企业合理利用厂房屋顶等闲置区域架设光伏发电设备。 在国控港口东国制钢(中国)有限公司厂区内,4座大型生产厂房约6万平方米的屋顶上铺设了11024块光伏组件,已实现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56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为企业节约标煤172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13吨。 2024年,江阴新能源累计并网容量173.89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68.26万千瓦,同比增长43.11%。 优质服务推动产业转型活力澎湃 2024年,江阴新兴产业的用电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同比增长89.6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同比增长20.83%、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4.71%、通信设备制造同比增长13.88%。 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江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以集成电路硅片级先进封测企业——盛合晶微为例,该企业先后落地三维多芯片集成封装项目、超高密度互联三维多芯片项目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背后也离不开电力配套的及时跟进、无缝衔接。 自盛合晶微2014年“落户”江阴以来,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先后为其新上一台1万千伏安变压器,办理增容业务2次,实施双电源线路改造1次,新增主供容量8万千伏安,备供容量4万千伏安,将细致入微的电力服务贯穿始终。 2021年至2024年期间,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通过“一项一策、一体推动、一跟到底”的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用电方案和坚实的电力保障,累计为249个重点项目提供报装接电工作。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企业的精益求精以及电力的稳定支撑下,江阴去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05.1亿元,一批批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优质项目点亮了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宏大版图。(完)
阅读 0 |